為貫徹落實市委中伯書記今年3月視察調研天宮山提出的“深度挖掘天宮山特色文化,加快推進天宮山文旅融合項目建設”重要指示精神,宜賓市敘州區文廣旅游局在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,組織專家學者開展天宮山特色文化的挖掘工作。通過市內外專家、本地文化愛好者和當地村民群眾近半年的實地考察、資料收集、分析研究,初步形成一批成果。
一、開展田野調查
組織本地文化學者、作家,深入天宮山核心區200平方公里內的蕨溪簡灣村、頂仙村、萬壽村、干溪村、蕨南村、三塊石村、正化村、政權村等10余個村,以及相鄰的龍池、商州、屏山、大乘等鄉鎮,走訪村組干部、老年鄉賢200多人次,召開茶話會、座談會300多人次。通過現場訪談、收集資料、實地考察等形式,對文化資源線索進行地毯式搜索,對該地區的自然風光、人文古跡、歷史傳說、民俗風情進行收集、鑒定、研究、整理、闡釋。收集民間族譜資料30余種,民間歌謠等手抄本10余種。
二、咨詢專業機構
在文化挖掘過程中,把實地調查與專業咨詢相結合,反復調查,反復咨詢,使挖掘工作不斷深入。主要咨詢了西南大學西南歷史地理研究中心、四川省客家文化研究中心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四川省藝術研究院、四川省茶葉學會和宜賓天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專家、學者200多人次。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的10余名考古隊員前后斷斷續續1個多月,深入天宮山核心區,對60余處新發現的古代石刻文字進行調查、測量、拍照、拓片和整理。對天宮山打鼓山歌、蟲茶等5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錄音錄相和包裝提煉。
三、形成初步成果
收集到與茶文化、道教文化、歷史文化相關的地名故事、民間傳說60余個。新發現文物古跡60余處,其中有重大價值,可作為旅游景點資源的30余處。拓印古代石刻文字100余處。完成專著《發現天宮山》《天宮山鄉愁》《天宮山歌謠》3部書稿,在此基礎上,正著手編寫《宜賓天宮山》《紀實天宮山》《解說天宮山》和《美游天宮山》等文化旅游書籍。
(李秉仁)
新發現泰興寨大型石刻
四川省考古隊拓印古石刻